上海推进困境儿童保护工作
2018年1月起上海开始实施“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保障制度”,确保三类困境儿童在基本生活、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司法保护等多方面的权益。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 (困境儿童),都可申请领取基本生活费,每人每月1800元。2月,上海启动困境儿童护送转接机制,并顺利完成交接的首个案例。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上海市困境儿童安全保护工作操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这是我国首部针对困境儿童安全保护制定的流程规范,填补了我国在困境儿童保护工作方面的空白。
上海市首先开始实施的“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保障制度”对完善我国的儿童福利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对困境儿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保障,同时,也从制度层面开启了儿童安全保护的国家层面干预,揭示了保护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及儿童基本权益既是家庭的职责,也是国家和社会每一个公民的共同责任。上海在推进困境儿童保护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形成政府各部门的协同机制,为推进儿童福利立法,完善儿童保护,加大儿童福利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点评人:朱眉华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
上海完善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体系,
2018年新建25个社区幼儿托管点为贯彻十九大“幼有所育”精神,满足本市家庭3岁以下幼儿的托育需要,市妇联、市教委承接市政府2017、2018年新建20个社区幼儿托育点的实事项目。以实事项目为先导,2018年4月,上海出台“1+2”文件(《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为促进本市托育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2018年年底,已有51家机构获得《依法开展托育服务告知书》,全市2018年新建了25个社区幼儿托育点。
“幼有所育”是事关民生的大事,是国家重大人口战略的支撑,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当前,在市场化背景下,社会托育服务资源紧缺,母职与职场身份难以兼容。上海持续实施“社区幼儿托管点”市政府实事项目,在全国率先出台托育服务“1+2”文件,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托育服务发展的管理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解决托育服务“刚需”难题,让最柔软人群“幼有所育”。——点评人:颜慧芬 上海市教委托幼处负责人
上海形成19项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机制
2018年11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沪高法【2018】336号《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健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形成了19项工作机制。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形成了家长亲职教育合作机制,加强了儿童权益代表人制度的合作与完善,并通过“法苑天平儿童专项基金”加强对涉诉困境未成年人的帮扶。
这19项工作机制,将多年来上海市高院与上海市妇联探索形成的工作举措进一步制度化,并将妇联改革创新融入了司法改革、家事审判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进程,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婚姻家庭纠纷调处中的独特优势,并借助司法专业力量提升妇联组织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水平。
据悉,这19项工作机制在全国属于首创,充分体现了上海司法改革、群团组织深化改革不仅理念走在了全国前列,保护与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实践也颇具地方特色与亮点。——点评人:杨雄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市教委着力办成百所“家门口的好初中”
2018年7月初,市教委发布《关于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意见》,着力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和项目化实施,聚焦质量提升,把百所公办初中办成“家门口的好初中”,从而带动面上公办初中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让学生能就近享有优质的初中教育。
推进上海“百所初中强校工程”、努力打造“家门口的好初中”,是上海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初中教育资源需求的重大举措。该工程通过建立与初中学校发展紧密关联的全方位配套机制,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学区集团资源共享、专家全程引领指导、加强专项经费投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学校办学特色等方面“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为广大初中学校形成“看得见”的教育品质全面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指引和制度保障,增强了百姓对基础教育改革的获得感,受到了社会和家庭的普遍认可与欢迎。——点评人:桑标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上海检察机关加强制度创新,
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处分制度2018年5月起,上海检察机关加强制度创新,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保护处分制度,对于因不满刑事责任年龄或情节较轻,根据特殊刑事政策和法律规定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涉罪未成年人,探索落实刑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规定的各项非刑罚处遇措施,实现“宽而不纵”。创设亲职教育制度,完善家庭监护,提升家庭教育效果。
刑法之父贝卡利亚说刑罚的目的是阻止有罪的人再让社会受到危害,并制止其他人实施同样行为。上海检察机关对不满刑事责任年龄的犯罪青少年或犯罪情节轻微者采用“宽而不纵”的做法非常好。宽大而不放纵,对陷入迷途的青少年进行保护性、挽救性处分。不满刑事责任的涉罪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不懂法、易冲动,往往不经意间触犯法律。此时帮扶、教育,落实包括“训诫书”、“长期观护”、“隔离保护矫治”等保护处分措施便十分有必要,是大胆创新。这种以案件事实为切入点,探索未成年人犯罪原因,采取必要干预矫治手段,使陷入困境青少年重回正常生活的做法很值得推广,应该给一个大大的“赞”。——点评人:葛珊南 上海市徐汇区律师界妇联副主席、上海市申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执业律师
上海各级中小学积极探索更多保护儿童视力的举措
市教委下发2018学年课程安排通知,强调各中小学要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的时间,2018年9月新学期始,沪上小学1-3年级将每周增加一节体育课,强调各中小学要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1小时,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不得挤占体育与健身课时和体育活动时间;进一步推进“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的体育课程改革试点。
当前我国城乡各地儿童的近视呈高发态势,2018 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从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多个方面提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要求。其实,从2012年开始上海市就通过学校教室灯光改造、课桌椅配置改善、簿册新标准制订实施、阳光体育活动、儿童屈光发育档案等,针对近视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2018年9月新学期开始,沪上小学1-3年级每周增加一节体育课,这更是针对户外活动这一重要近视干预手段而采取的循证政策举措。可以说,学生近视防控的上海模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点评人:史慧静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与儿少卫生教研室教授
上海对幼儿园及其相关机构存在的
“小学化”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根据教育部办公厅新发布的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通知的要求,2018年8月,上海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上海幼儿园及其相关机构存在的“小学化”问题开展专项治理,要求在2019年1月底前完成全面整改。招有3—6岁学龄前儿童的各类学校、培训对象含有学龄前儿童的社会培训机构,都在此次专项治理范围内。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此次治理,既是对幼儿身心健康的保护,对幼儿长远发展的保障,也是为凸显幼儿园教育的专业特殊性,即对处于直观思维的幼儿来说,学习是渗透在生活和游戏中,教育是通过直接体验来实现的。上海市教委积极回应教育部的通知,从幼儿园、小学、校外学前培训机构以及家庭多方面采取措施,真正抓住了杜绝小学化的根本,这将真正有助于小幼协同、科学衔接。——点评人:华爱华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儿童健康促进国际合作上海倡议》发布,
将建“上海版MD安德森癌症中心”2018年6月1日,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牵头的《儿童健康促进国际合作上海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在2018浦江儿科论坛上首次发布。根据《倡议》,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中心张江科学城院区项目将组建出生缺陷、新生儿、血液肿瘤、传染感染与免疫、疑难危重症、儿童保健与康复等6大临床中心,将与国内目前唯一的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一起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上海版MD安德森癌症中心”肿瘤诊治高地。
《儿童健康促进国际合作上海倡议》,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中心围绕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儿童早期发展、儿科医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18项重点工作向全球五大洲十余个国家地区的40余位儿童医院院长发出倡议:为了孩子将开展以下5方面合作:一、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二、互派进修与访学;三、开展多中心合作研究;四、组建联合实验室、举办学术论坛;五、提供国际转诊与随访。这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上海健康城市,服务广大人民群众,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儿童生命质量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点评人:彭咏梅 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副主任
沪上首份《学龄前儿童运动发展
与睡眠健康万人问卷报告》发布2018年6月初,沪上首份《学龄前儿童运动发展与睡眠健康万人问卷报告》正式出炉,调查数据显示,上海每100个3至6岁学龄前儿童中约有9个小“胖墩”,但是家长对孩子的运动能力越来越关注,因此,超重率、肥胖率两个数值有所下降;学龄前儿童的睡眠时长偏短,平均睡眠少1小时,低于全国水平;学龄前儿童平均每日的电子屏幕暴露时间为1小时,低于国内其他城市。
上海3~6岁儿童身高、体重平均值早已超过WHO发布的同龄儿童值。这次《学龄前儿童运动发展与睡眠健康万人问卷报告》显示,家长对培养儿童运动能力越来越关注,儿童运动能力总体与加拿大、荷兰儿童相比无明显差异,肥胖发生率有所下降。上海儿童平均每日的电子屏幕暴露时间为1小时,低于国内其他城市。但上海3~6岁儿童睡眠时间偏短,平均睡眠时间为9.57个小时,缺1小时以上的觉。睡眠不足会影响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呼吁家长要保证儿童的睡眠,充分认识充足的睡眠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帮助儿童平衡好学业与作息的时间。——点评人:姚国英原上海市儿童保健所常务副所长,第四届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妇幼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8月1日起
居住上海的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水痘疫苗2018年8月1日起,居住地在上海(包括在本市居住满3个月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对象),并且是2014年8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宝宝可免费接种水痘疫苗,接种共2剂,12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水痘疫苗纳入上海市免疫规划,将进一步推动有效免疫屏障地构筑,更好地保障儿童健康。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儿童,不仅疱疹带来身体不适,还可能引发相关严重并发症,对孩子的健康有很大影响。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安全、有效的方法。监测显示,接种水痘疫苗后,水痘发病率明显下降,同时重症病例数大幅减少。
水痘疫苗纳入上海免疫规划,并采纳更为有效的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程序,更好地保障了儿童及市民健康。——点评人:杨明今 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