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只案件压箱底
——访申汇律师事务所主任武延年律师
《上海律师》:武律师您执业多年,在这么多年的办案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
武延年:我主要说五点吧。我常说就是一个案件到手,思路一定要敏捷,二十分钟应该能掌握基本的案情框架,二十分钟以后仍然糊里糊涂,向当事人喋喋不休追问基本案情况就算失败,就很可能失去当事人对你的信任。我1994年接过一个联合租赁公司与合肥元件五厂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上诉案,当时标的高达8600万。当事人后来向我透露,他们前后面试了十多个律师,与其中一个律师从下午一点谈到五点半,他仍然搞不清案情,当时就被否决了。我与他们谈了一刻钟就在黑板上将基本法律关系理给他看,思路很清楚。也因此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我认为一个案件的大枝节必须先尽快弄清,然后再慢慢理顺其他小枝节。
第二我认为诉讼开始要有一个正确的诉讼策略,我称它为诉讼的“作战方案”。从哪一个角度来起诉,诉请基础是什么,基本法律关系有哪些,都是该在诉讼前就制定好的策略。诉讼策略制定不好,导致后面的关系难以理顺,有理也会输。我经常感到原告的代理律师尤其难做,就是因为原告在起诉的时候就必须制定好所有的诉讼策略,而不像被告做好应战即可。
第三点经验就是律师要灵活地运用证据。目前国内的法学教育基本把证据法看做是诉讼法的一部分,这把证据法的地位降低了。我觉得不光是法学教育上应该给予证据法应有的重视,在立法上证据法也应该独立出来。打官司了解了相关的案情,制定好了正确的诉讼策略,之后就是证据的运用。现实生活中,我每次写代理词,每一段甚至每一句话都习惯附上相关的证据。诉讼就是证据战。说了半天拿不出证据有什么用?开庭的时候对方说了半天,让他拿证据他拿不出就等于白说。掌握证据、调查证据、取舍选用证据、将证据灵活运用应该是每个律师的必修课。
我的第四个经验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三百只案件压箱底。”过去姑娘出嫁,陪嫁的樟木箱下都会放上娘家给的一笔钱或者一些金器,以备将来之需,这就是“压箱底”。律师办案的“质”和“量”是相关联的,没有数量就不可能有质量。没有三百个案子的锻炼,就没有相应的经验和水准。我自己已经做了二十七年律师,办了两千多件案件。我们所里有老律师的儿子子承父业,他也拿我这句话去教育他儿子。三百个案子不要以大小论,标的案件高的法律关系未必复杂,标的小的法律关系未必简单,标的大小无非是数字后面的零的多少而已,案件无论大小都不能轻视。有句话说“学三年,走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为什么,因为案子办得越多越明白自己不懂得的事情太多。现在的年轻律师基本都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基础法律知识不差,但是实践知识相对理论知识差很多。我常举例,三国中的马谡谈起军事来滔滔不绝,但是一让他带兵打仗就失了街亭。青年律师一定要注意“在战争中学习”。
最后我觉得一旦做了律师就要有责任心。我现在每次开庭心中依然会很紧张,因为不知道庭上会发生什么问题。我半夜有时都会被手上案子的疑难问题惊醒,因为白天一直都在想它嘛,没有上庭的压力就不会有这种紧张。我印象很深的一个股权纠纷案件,我是被上诉人,上诉人的代理律师在二审开庭的时候连案件卷宗都忘记带。法官让他说一下上诉请求,他一下子楞在那里了,为什么,因为二审离一审已经有两个多月时间了,他对案件的基本情况已经不熟悉了,连问三次依然答不上来,法官当场就发火了。我不知道他的当事人当时是什么感觉。我每一个案子明天如果要开庭,今天必然要温课。把每次开庭看做是一次考试,考试自然就要温课。现在社会上这样不用心的律师还是有一批的,我觉得青年律师也要引以为戒。
《上海律师》:武律师能不能给我们谈一谈您当年办案的情况?
武延年:我们所那个时候面积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一张乒乓桌既办公又打球。工资固定六十块,六块奖金,法院当时是五块奖金。八五年时候开始按量计算奖金。邵曙范律师上次说一个刑事案件十五块,其实是三十块,当时上海市平均工资是74块,你该这样想问题,你一个案子把人家40%的月工资拿走了,当然该好好办。92年效益工资改革前夕,200多的工资,应该也算不错了。819严打的时候案子非常多,当时都是互相推案子,因为接不过来嘛,每天都加班,也没有休息日。当时是没有复印机的,案卷都是抄。某种程度而言,对案情迅速把握的能力也是那个时候训练出来的。社会上叫我们“面包律师”,因为没有空吃饭,中午一只面包就对付了。当时情感都很朴素,自己的观点被法官采纳,把公诉人辩的噎住了就十分成就感,开心的不得了。
《上海律师》:您对刚刚执业的青年律师有没有什么想说的,最后请谈一谈吧。
武延年:第一,刚刚开始律师工作的青年,一定不要浮躁。应该尽量通过办案子把自己与社会的接触面扩大。小案子也能接触社会,我觉得不愿接小案子是浮躁的一种体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要一天想吃个大胖子。第二,青年律师要关心时事政治。政法是政治与法律,法律与政治紧密联系。一个不懂得政治的人是不会成为好律师的,想很好运用法律的一定要很好地理解政治。二者是不能分割的。不关心了解政治,能做律师,但做不了大律师、好律师,因此我很赞成律师界参政议政。现在有时候开会我派所里的小青年去,看得出来他内心并不愿意。你要这样想,出去开会对你开拓眼界,提高层次也是很有帮助的。刘忠定副局长在律师协会开会时有句话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他说过“各位理事来开会,耽误你们时间,但是你们来开会,获取一些信息和动态也是好的。”很多信息一方面是会上传递的,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一起开会的同行间的交流。第三,青年律师要能做一个社会活动家。现在的小青年知识面很广。我们这批老律师第一英语不行,第二电脑比较弱,纯知识面来说,不如你们。但是社会活动能力你们可能还不行。你们的主要矛盾,不是没有生存能力,而是没有订单。律师是一个社会活动家,要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干。小小的一个离婚案件,也能获得与法官与当事人的交流机会,这就是收获。出去开会都至少能晓得一两个坐在台上的领导是谁吧。不要把自己封闭。我不反对空下来读书研究学习,但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与社会的接触,毕竟学习的目的是运用。
《上海律师》:非常感谢武律师接受采访。武延年律师简介:
195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
1983年2月复旦分校法律系本科毕业,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国恢复法律系后的首届法律毕业生。1993年任高级律师,现任上海市申汇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上海市律师协会顾问,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武延年律师1983年大学毕业以后,即入上海市申汇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工作,先后担任徐汇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徐汇区司法局副局长。上海市第四、第五届律师协会副会长,第三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理事。
武延年律师曾荣获司法部三等功勋章,上海市律师协会荣誉奖章,获上海市徐汇区拔尖人才称号,入《中华名律师辞典》。